7月初,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布2019年度蘇州市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評選結果。中衡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斬獲一等獎7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13項36項大獎。其中一等獎包括民用建筑一等獎4項,工業建筑一等獎2項,住宅建筑1項,均為中衡設計集團原創作品。獲獎項目涵蓋了建筑工程、住宅、風景園林、裝飾工程、幕墻工程等多個類別,體現了中衡設計多年來打造以原創及綜合技術進步為核心競爭力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徐州回龍窩據徐州古城城南,以此為焦點,串聯起古城南門(奎光門)及古城墻、戶部山、開明街、黃河古道、李可染故居、天主教堂及修道院等如今已逐漸淡忘在人們記憶里的徐州古城映象,恢復古城歷史架構與界面。
回龍窩原是徐州府南的民居聚集區,距今已有200年,后逐漸淹沒在現代化潮流中。此次以“發現彭城?織補彭城”為創作理念,并非只為修復或重建回回龍窩的老宅老街,而是尋找散落于城市角落的歷史遺脈,加以織補,關聯以回龍窩地區為焦點的歷史建筑通廊,恢復古城歷史架構與界面,從織補建筑到織補城市,再到織補文脈,重釋屬于這里的風華盛世。
(攝影@秦偉)
金融小鎮項目
項目地點/蘇州市高新區科技城
總建筑面積/38597.5㎡
竣工時間/2017年11月
本項目設計秉承輕逸、靈慧的規劃和設計概念。在基地的高程分布上,將整個地塊分成多個臺地的標高,最高點達到黃海高程16.75 米,最低位于黃海高程7.9 米處。在整體的道路和脈絡的規劃上根據金融企業的特點提出四水歸堂的整體理念,將山勢與道路走勢相互結合。同時遵循順應地形、因勢利導的原則,將山地整理成四個標高的臺地,南部布置配套公建,北部依山布置金融小總部,彈性分布, 錯位布置,形成院落景觀。
(攝影@秦偉)
蘇州工業園區唯康路幼兒園項目
項目地點/蘇州工業園區
總建筑面積/5848.45㎡
竣工時間/2018年4月
該項目設計理念上強調游戲空間,通過不同的“游戲空間”把幼兒園的每一處活動場所組織串聯起來,并在垂直中庭空間里發生變化,帶來豐富多樣的可玩性場所。
通過對墻體開窗、開洞、挑空空間、屋頂天窗等設計運用,既滿足了幼兒園使用的需要,也營造了不同形式的光影來增加內部空間的活潑氛圍。強調共享的中庭空間,曲線圍合的中庭創造了活潑的游戲空間,在公共的中庭可以開展人數較多的集體活動,建筑內部用豐富的連廊將不同功能串聯在了一起,這些空間不僅僅發揮交通的功能,也同時賦予了游戲的概念,使得停留、交往、嬉戲、表演、展示、行走等各種富有趣味的空間屬性貫穿于流線當中,真正做到趣味性和功能性的合二為一。
(攝影@秦偉)
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文體中心
項目地點/蘇州市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
總建筑面積/21851.8㎡
竣工時間/2018年9月
該項目從城市需求出發,立足于創造面向市民的公共型建筑。在高密度、高活性的周邊環境中打造出城市的綠色呼吸空間,賦予該項目開放而多樣的場所感,將休閑型、消費型、運動型場所空間融為一體。圍繞陽光、綠色的主題,盡可能將最原生態的自然元素引入室內外的景觀配置設計中,通過兩個體塊中間的景觀平臺,讓場地周圍的景觀融入到建筑中。整個地塊通過縱向景觀軸線將場地南北兩側的生態景觀區形成了系統性的景觀底圖。
設計特色:場館上抬,自由組織場館之外的其他功能,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擴大室外公共休憩的空間,采用景觀臺階的方式,二層作為最主要的公共空間,作為鏈接各個場館之間的紐帶,同時也提供了開闊的景觀視野;運用絲綢表皮將兩個場館串聯起來,場館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不乏整體性,同時體現了蘇州作為絲綢之府的地域文化特色。
(攝影@秦偉)
張家港華夏科技園一期
項目地點/張家港市
總建筑面積/87428 ㎡
竣工時間/2018年2月
該項目從城市需求出發,立足于創造面向市民的公共型建筑。在高密度、高活性的周邊環境中打造出城市的綠色呼吸空間,賦予該項目開放而多樣的場所感,將休閑型、消費型、運動型場所空間融為一體。圍繞陽光、綠色的主題,盡可能將最原生態的自然元素引入室內外的景觀配置設計中,通過兩個體塊中間的景觀平臺,讓場地周圍的景觀融入到建筑中。整個地塊通過縱向景觀軸線將場地南北兩側的生態景觀區形成了系統性的景觀底圖。
該項目布局上為了打破傳統的科技園兵營式的模式,設計將服務用房放至主入口處,并且架空一層做機動車停車,結合大臺階將人流引入到二層,并在主入口處打開行成主入口廣場。建筑造型上公共服務中心采用動感折線,在入口廣場上揚形成入口空間,簡潔有力地展示了現代產業園的建筑形象。入口廣場結合電梯設置一處標志塔,既滿足大平臺無障礙要求,又提升了園區標志性景觀。公共服務中心內庭院與外部景觀結合,建筑間的庭院與外部景觀空間的結合,內外結合的空間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活動區,體現了以人為本精神。
(攝影@秦偉)
康力電梯試驗塔
項目地點/蘇州市吳江汾湖
總建筑面積/26389 ㎡
竣工時間/2016年11月
康力電梯新建測試塔是目前已建成世界電梯試驗塔的第一高度,其電梯測試速度最高可達到21m/s,除了集中技術研發和測試功能,試驗塔還兼具觀光功能。
在設計初期,團隊經過嚴謹的論證,避免了簡單地將測試塔理解為一般(超)高層建筑核心筒的設計,而是重新考慮平面布局,最終采用規整的矩形平面,將測試井道均勻地圍繞在平面四周,形成有利于結構體系設計的均衡配置,而且測試井道所圍合成的內部空間在不停站層敲好提供了所設計中需要的設備空間。隨著塔體的升高,在八層、二十六層和三十一層對塔身進行了三次建筑形體縮進處理,這樣一方面是出于對抵抗風荷載方面的積極回應,另一方面也是豐富的建筑形態的處理手法。最后分別在二十六層和三十一層布置兩處可供參觀、游覽的觀光平臺,觀光平臺以半圓形體量嵌于塔身之上,平臺向外懸挑達8m,探向空中,可俯瞰整個區域。一條觀光測試梯所需要的玻璃體量由塔底向上至塔頂,貫穿整個塔身,提亮了整個測試塔。
項目采用了以設計為主導的EPC模式,是中衡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工程總承包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以設計為主導的EPC模式下,建筑師負責制得到了有效、全面的貫徹,在建筑完成度與建造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十分鮮明地體現了EPC模式的優勢。
(攝影@秦偉)
南京九間堂項目二期50棟
項目地點/南京江寧開發區
總建筑面積/3.987萬㎡
竣工時間/2018年6月
本項目采用現代的構成手法結合居住建筑的功能特點有機組合在一起,營造出新型的簡約中式風格造型,凊新素雅,便于維護。白色外墻搭配深色面磚,著重體現建筑的雕塑感和線條感,細節處輔以傳統中式元素,與古樸清秀的秦淮風光相互融合。
項目設計上充分利用基地周邊資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結構特征,強調環境設計,營造優雅的居住生活氛圍,為居住者提供親切宜人的空間感受;通過對周邊已形成的城市資源的研究,抓住與城市環境緊密銜接的切入點,是本設計規劃結構的基礎。交通、社區配套、景觀資源等元素的疊加、重組,構成了該設計的基本格局;體現“以人為本”,意在營造適宜人活動的尺度和空間。
(攝影@秦偉)
湖山樾苑91#樓
項目地點/蘇州市吳中區
建筑面積/2232.46㎡
竣工時間/2016年
設計理念:“太湖石”作為中國古典江南園林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元素,體現了歲月滄桑感,形式上與“時間”概念相契合,建筑如同湖岸邊破土而出的巨石,一半露出,被自然侵蝕。一半埋藏于山下, 與地勢地貌緊密相連。建筑就像一個太湖石的片段,被一一分解。
外部形象樸拙,有被自然風雨侵蝕的孔洞效果,剁斧混凝土與清水混凝土交接使用,猶如破土而出的太湖石。溪院以簡潔的硬質鋪裝為主,曲水流觴蜿蜒穿梭在疏影婆娑樹林當中,泉水汩汩聲縈繞在其中,這些都營造出場地的靜謐氛圍;水院以水為主,靜謐的水面和建筑交相輝映。
蘇地2013-G-28號地塊
項目地點/蘇州市工業園區
建筑面積/2247.25㎡
竣工時間/2017年
設計理念:建筑整體布局源自于一個十字型的分割,又被兩道微垂的一字型弧面概括。功能上形成四個方向的限定或者朝向,同時形體上歸納于兩道孿生的體塊。建筑色彩借鑒徽派建筑粉墻黛瓦的特點,以灰黑色金屬勾勒頂部輪廓,以白色石材鋪滿所有墻面。由此建筑寫意留形,像完成一幅幅水墨畫一樣生成建筑的每一個面相,黑色的線與白色的面理性又浪漫的表達著立體主義的魅力,以建筑的語言激發出場所的詩意。
景觀設計中將古典美與現代美并重表達,面湖浩渺處以無邊界水池將泳池連接向遠方,歸來幽隱處以亭臺山石收于身旁。作品期望表達一種入世的隨和。不逃往古代的田園,也不沉淪城市的山林。解構傳統并融合當下,懷舊而不傷感。
院落空間與建筑內外結合,使建筑在景觀中若隱若現,沿湖綠地將成為商業建筑與自然互動的最佳空間。